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什么时候中国人成了不文明的代名词?
投稿人:yhuj321  文章来源:会员投稿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2-20 7:30:34  

什么时候中国人成了不文明的代名词?   礼仪讲师谭小芳   “中国人,便后请冲水”,“请安静”,“请不要随地吐痰”……这种仅以简体中文标出的警示牌,正在中国人出境游的主要目的地国——法国、德国、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地频现。当大批游客成为中国的最新出口品时,“中国人”却成了不文明、粗鲁的代名词。
一部分内地游客出国的时候,经常做出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如随处抛丢垃圾,随地吐痰、擤鼻涕;无视禁烟标志想吸就吸;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购物、参观时插队加塞;在公共场所高声接打电话、呼朋唤友、猜拳行令、扎堆吵闹;大庭广众之下脱去鞋袜、赤膊袒胸;说话脏字连篇,举止粗鲁专横等等。而内地民众国内游时常见十大不文明行为,也同出国时大致相同。这种种不文明行为,无疑有损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
曾留学英国的王原:印象里是中国人到哪儿相机都喀嚓个不停,不管在厕所门口、地铁入口,还是根本不允许拍照的地方。英国人对此的反应是,“中国人真憨直”,或者,“中国人的行为不可思议”。
礼仪讲师谭小芳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不断提高。但从整体上看,公民的文明素质与快速发展的旅游业还不相适应,与我国的国际地位不相称。一些公民在旅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不修边幅、不讲卫生、不懂礼仪、不守秩序、不遵法规、不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喧哗吵闹”等不文明行为,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中国出境人数到2010年将达5000万人次,2020年将达1亿人次。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说,如此众多的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应把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这将有利于宣传中国的优秀文化,有利于宣传中国和平发展的国家形象,有利于推进与世界各国和地区人民的友好交往。
谭小芳老师表示,如果我国的游客真正成为中华文明的形象大使,那么他们将不只是世界各国争抢的购物者,而将成为世界各地居民热烈期待的朋友。
中国曾是礼仪之邦,华夏文明的第一个朝代就创立了丰富得让孔夫子赞叹的礼仪体系。在传统文化中占据统治地位的儒家,前身就是各种仪式的主持人,自然特别重视礼仪,其经典《礼记》对人应该如何行事做了细致的规定。
儒家兴起之后,以礼立人成为祖先代代传承的文明法则,由此形成的礼仪体系至今仍在影响韩国、日本、新加坡等汉语文化圈里的国家。关于出行的礼仪,《礼记》曾做了明确的规定:“使从俗”。也就是说,到了他国,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礼仪培训讲师谭小芳认为,今天中国人显得“无礼”的另一个原因,是传统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的冲突。就如农村人不适应城市交通规则、随地吐痰、大声说话、赤膊一样。在田野上长大的人如同自然之子,自由自在,与物相融。但在城市,高度集中的陌生人群就不得不被各种复杂的规则所限制。
在中国,礼仪培训业有十几年的历史。1990年代初期,有礼仪培训需求的单位很少,多为外企。最近三四年,礼仪培训的社会需求量激增,受训单位不再局限于服务行业,政府机构、国企民企、高校、演艺机构都可能成为礼仪培训公司的客户,“商务礼仪”是最大宗的培训项目。
总之,有让世界心向往之的精神创造的民族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而且这种创造常常会让本民族的文明水准获得大幅提升。谭小芳老师希望中国的礼仪形象从我们每一个游客做起!做好!
随着我国迅速成为世界旅游大国,已向全世界展示出中国旅游者的购买力,我国及时意识到了成为礼仪大国、展示礼仪之邦的重要性。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游客开始从消费者逐步肩负起宣传中国优秀文化的“形象大使”。
谭老师表示,不管什么时候中国人成了不文明的代名词,我们每一个人能做到的,就是改变我们的国际形象!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