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老孩”吴祯祥的儿童世界
投稿人:zequn  文章来源: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5-7 14:02:54  

“落雨罗,落大罗,小八拉子开会罗!” 大凡在上海长大的,年过半百者都会对孩提时弄堂里的这首童谣记忆犹新。但以这童谣命题的画,见到者可能为数不多。画面反映了一群儿童在按照自己的模式避雨、嬉玩,不仅让人勾起对孩提时的遐想,感觉还特别亲切、自然。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儿童”画的作者已年过七旬,这就是老孩——吴祯祥。  

画家吴祯祥先生身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他身居军旅,受时代的召唤,多画英雄,写先进,一幅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的宣传画在当时家喻户晓。1992年在上海美术馆、江苏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览……如今怎么样了?  

十多年前吴祯祥从南京空军美术创作员的岗位上退休后,几乎在画坛上销声匿迹。故旧多以为他从此颐养天年,含饴弄孙,不再掌管弄墨了,谁知他仍在寻求创作的突破。按他的话说是“不再想轰轰烈烈的那一套,去寻找新的表现形式,画孩提时代的东西了” 。十多年来,画家一直致力于儿童题材画的创作,主角均为山娃村妞,或放牛割草、或篓背摘果、或跳绳摔跤……无一不泛着农村山寨的生活情趣。老孩吴祯祥积极挖掘心中的童真童趣,力求小中见大。难怪如今人们在观赏其画后,都认为这些水墨画是最具有“童心”和“巧心”的作品,甚至让人感叹“太有生活味了”。  

要想了解画家吴祯祥如何会钟情于《童谣图趣》,却听老人娓娓道来:我不善应酬交际,但在二三十年前登门拜见朱屺瞻先生,找到了正在亭子间临古的朱屺老。虽然我们交谈不多,看作画时间也不长,更没有求字讨画。但很满足。满足于老人笔底言中散发出来的稚气和童味,就像独钟童味是我天生之好。  

从访大师练苦功,到学儿童、画儿童。村童的嬉戏玩耍,乡间的风俗人情,屋宇草木、桌椅板凳……几乎拈手而来。童谣、童梦、童友、童趣,在脑子里挥之不去的儿时的一切一切,成为源源不绝的创作冲动。先恨生不熟,后怨熟不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思考、挥洒,“废画三千,难留一二”,终于迎来 “学儿童、画儿童”长卷过百,斗方条幅无数。《童谣图趣》就是其系列作品之一。  

谈到《童谣图趣》,吴祯祥说:“毕加索曾花一辈子时间学习儿童作画,因为孩子胡涂乱抹画正是童心世界的真实流露,也是艺术家追求而不可得的真谛。童谣则是歌、是诗、是画,是土语符号的表达。我真想借纯净的儿童手笔、孩童心性,画熟悉的童年,呼唤天真烂漫的童趣,还天真无邪的童年。可是性相近、习相远,借不到,老人毕竟不是孩童了。”
    《童谣图趣》稚拙的笔墨有一种纯真美,水墨淡彩,简单明了,有情有节,让人回味无穷。难得的是,这些童谣绝大多数是吴祯祥凭着遥远的记忆和浓浓的情感创作的。“颂童谣,涤烦襟;非诗非词,童言无忌,品童趣释躁心,玩玩耍耍孩子气。秃笔横心孩儿梦,苍翁慕少年;残墨倾神童子情,夕阳恋春天。”  

吴祯祥“我的儿童世界”画展在上海美术馆、江苏美术馆、南京路朵云轩画廊以及最近在浙江金华的展出:踢毽子、抛沙包、荡秋千、骑驴背、摔跤……一张张充满童趣的水墨画吸引了一拨拨参观者。其笔墨颇具我国著名漫画家丰子恺的神韵,作品内涵耐人寻味。 如今的吴祯祥常以“老孩”自称,画的主角也均为童娃小妞,或跳绳摔跤,或戏水捉虫……线条简洁粗犷、着色不多,却意在其中。难怪《新民晚报》的“夜光杯”曾经化了一年的时间连载其作品。  

吴祯祥的《童谣图趣》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它为当下培养儿童纯洁心灵提供了新的教材。同时,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有着深广的现实意义。

“笔墨纯真,情感真挚。看老顽童的画,能静心养性。”业内人士认为,吴祯祥的“儿童世界”是一个成熟的老画家在艺术生涯中的“涅槃”,是历经沧桑的老画家在晚年追求心里的一片净土。他的成就不属于个人梦想的回味,而是值得更多的人共同分享。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