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宁死不屈的革命战士——马洪来(1)
投稿人: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9-5 6:34:24  

“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马洪来常用这句话勉励自己,激励同志
                                                            ——马洪来

    马洪来,男,1913年1月14日出生于山东省文登县鞠格庄。1941年3月参加革命,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文化教员,抚松县民政科科长、城厢区区长等职务。1948年1月22日在西丰县庆阳区任土改工作队长时,被土匪偷袭杀害于开原县莲花乡糖坊村,时年36岁。
    马洪来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3岁时家里才把他送进本村小学读书,小学毕业后,为了寻求生活出路,17岁的马洪来孤身来到东北,入安东(今丹东)八道沟贫民工厂做学徒。历经两年,起早贪黑,勤学苦练,学会了一手油漆、制匾、绘画技艺,被选留在工厂学技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东北,马洪来深受日伪反动统治之苦,不愿做亡国奴。毅然回到山东威海。1941年1月14日,他同孙秀卿结婚,岳母李福平是共产党员,常向他讲抗日救国的道理,对他的教育极为深刻,在亲眼目睹了日寇在胶东地区烧杀抢惊的残酷暴行之后,他再也无法忍受了,1941年3月他决心离开了家参加了八路军,被分配到胶东军区五支队鞋厂工作。
    四十年代的胶东地区,日寇的炮楼林立,封锁线密如蛛网。为了保证及时给部队供应军鞋,担任鞋厂保管员的马洪来总是千方百计的想办法组织群众穿越敌人封锁线,把军鞋运出去。再把从敌占区购到的原料运进来,他一次次圆满的完成了任务。1941年10月马洪来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他被选送到胶东军区干校学习深造。
    1943年春他从干校毕业后,被分到石岛“威海贸易商店”任经理。对外是搞贸易,做生意,实质是用地方产品,到敌占区换取部队急需的棉花、棉布、药品、粮食等物质,由于日寇的严密封锁,八路军的军用物质极为缺乏,特别是药品更是奇缺,好多八路军伤员无药治疗,马洪来心急火炼。他一次次地冒着生命危险,乔妆改扮到敌占区购买药品,解决了战地医院的急需,受到了部队首长的表扬。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胶东行署根据党中央关于从关内抽调军队和干部赴东北工作的指示,马洪来被分配到辽东省临江县二道江区任建国联合会主任,负责组织接收日本在二道江开办的森林开发株式会社。经过艰苦努力,他出色地完成了任务。1946年2月,抚松县建立区,村政权、马洪来调到城厢区任区长。
    1947年10月,中共辽宁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全国土地工作会议精神,从抚松、长白、临江抽调部分干部,组成省委土改工作团到新解放区领导土改运动。洪来闻讯后积极要求参加土改工作,并被任为分队长。临行前,马洪来又动员城厢区中队青年于文馨和他一起到新区工作。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