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用户登录 会员注册 发表作品 会员中心 在线客服 服务手册 赞助汇款 供稿案例
兑换奖金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秘书网 >> 考试中心 >> 公开选拔领导 >> 社会热点材料 >> 正文
相 关 文 章
三峡工程专题
三峡工程关键数据
科学素质正式列入公务员考试
2004年国内十大新闻
2004年国际十大新闻
当前热点时政材料
2004年上半年国际时事点评
2004年上半年国内热点时事点…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知识…
树立和落实科学的人才观
精 彩 推 荐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欢迎光临中国秘书网,现在是:  祝您学有所成!玩得开心!
当前热点时政材料
投稿人:佚名 来源:会员投稿 时间:2006-10-9  付费充值 我要投稿  

绪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新的宝贵经验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党成立以来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据。八十多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必须始终紧紧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全体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必须始终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总结党成立以来的奋斗历程和历史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三个代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当今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当今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当代中国发展变化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党的现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前进最终是由生产力发展决定的,同时是由先进文化引导的,是由人民群众推动的等基本原理;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相互促进的进程;创造性地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同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和各项任务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指导思想和党的任务以鲜明的时代内容和时代特征,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

我们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前两步目标,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生产力水平大幅度跃升,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社会主义中国充满活力。

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党在新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

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我们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

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一、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注意与党的思想路线完整表述的区别)。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坚持与时俱进就要正确回答“四个如何认识”: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今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

正确回答“四个如何认识”就要做到四个“一定要看到”:一定要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对我们党执政提出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

要做到三个“自觉解放出来”: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其中,理论创新是前提,是关键。

要坚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

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的十三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一九九四年初,江泽民同志提出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是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的思想。这是指导我们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方针。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十五大报告中初步勾画的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蓝图: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二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二十一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十五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四、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

科技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五、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

体制创新的要求: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与建立:在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问题上,邓小平同志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为建立新的经济体制指明了正确方向。一九九二年六月,江泽民同志根据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精神,明确提出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提法。十四大正式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蓝图和基本框架。到二十世纪末,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现代市场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六、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推进对外开放的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特区要“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

 

七、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

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基本要求是,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改善管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以市场为导向,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的方针,根据形势需要实施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整投资和消费关系,逐步提高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发展规模经营。

西部大开发:建设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河秀美的西部地区。

关于区域经济发展:中部地区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东部地区要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现代农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支持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建立以劳动者自主就业为主导、以市场调节就业为基础、以政府促进就业为动力的就业机制

 

八、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

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我们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性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要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保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作用。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实行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党的领导的原则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

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

 

九、创造更加灿烂的先进文化——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做到四个“大力倡导”: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法治以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道德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

要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注意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体系的异同)。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把做群众思想工作与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讲道理又办实事,在办实事中贯穿思想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四个“同样重要”: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培养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家,与培养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家同样重要;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与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学素质同样重要;任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与任用好自然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样重要。

充分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

按照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加强互联网上的宣传。

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奋进的号角。

 

十、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防和军队建设

打得赢和不变质,是新形势下我军必须解决的两个历史性课题。要紧紧围绕这两个历史性课题,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从严治军,依法治军,加速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根本原则和制度,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

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式发展,走跨越式发展道路,力争在本世纪中叶完成建设信息化军队的战略任务。

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全面提高我军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

要实现军队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努力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复合型指挥人才、智囊型参谋人才和专家型科技人才。

要按照“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兵于民”的方针,完善国防动员体制。

 

十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关于坚持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已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

必须把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

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一方面要尊重每个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另一方面宗教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活动。

 

十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关于推进祖国完全统一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最终解决台湾问题,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一九九五年一月,江泽民同志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十三、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和国际战略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这是邓小平同志作出的科学判断。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争取和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我国对外工作的首要任务。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这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主张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新安全观的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

要坚持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的方针和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精神来处理国际事务。

继续加强睦邻友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加强区域合作。

 

十四、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要坚持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坚持党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全局工作的政治领导,坚持党对军队和其他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的绝对领导,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注意联系“党管人才”的新提法),坚持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这些都是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能否自觉地为实现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是否符合党员条件,是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要重点做好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和干部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壮大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要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实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推进理论创新相统一,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统一,坚持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相统一,使党成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团结奋进的坚强领导核心。

青年一代要坚持“四个统一”: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成长为对党和国家、对人民有所建树的人。

 

十五、以改革的精神建设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执政党建设

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是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挫折中奋起、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的一大法宝。总结党八十多年的历史经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地实施了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点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五种能力)。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要求是: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四个一定要)。

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地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通过不断地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又不断地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这是我们推动事业向前发展的规律,也是党员干部成长进步的规律。

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

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注重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考察和识别干部,把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和群众公认的人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要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和增强团结为重点,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强领导集体。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党的基层组织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十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基本的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的最根本的课题,是能不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任何时候都必须做到“三个坚持”: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深怀爱民之心,格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结束语: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高举的旗帜,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中国共产党要走的道路,就是邓小平同志开辟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并发展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本世纪前五十年所要实现的目标,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也是贯穿十六大报告的一条主线。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就是要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认识上达到新高度;在按照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个根本要求,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上取得新成效。

始终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的行动指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总纲。十五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党的基本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十六大总结的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重大认识和重大方针,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一道,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

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面对很不安宁的世界,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点击联系在线客服】【发表评论】【打印本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公告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网站地图 | 管理登录 | 联系在线客服

    Copyright © 2006 中国秘书网|Chinami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及IE6.0以上浏览器对本站进行浏览
    【24小时服务电话】13626366801 加好友QQ咨询:329912878 邮箱 mishu@vip.163.com
    严正声明:本网是原创作品的自由交流平台,会员投稿请不要上传他人作品,本网作品源自会员投稿,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探讨之用,严禁其他用途或商业传播,否则一切后果自负。如有人恶意冒充网络作者向本网投稿,并被本网接受录入非其所有的原创作品,或作品内容违反有关规定,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但保证在接到投诉并经验证属实后,于第一时间内删除该作品。谢谢合作!
    桂ICP备05012998号

    Welcome To Www.Chinamishu.Net, 中国秘书网是创造资源财富,实现资源价值,增强个人才能的好地方!